5G產業鏈的優點:關聯度高,領域廣,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尤為明顯。上游主要囊括無線設備和傳輸設備,中游主要包括運營商,下游則是以終端設備和部分應用廠商為主。截至2020年6月6日,中國開始5G商業化已經一年了,預計R16標準將在今年全面實施。各級政府積極響應,發布了行動計劃、實施計劃、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截至2020年2月底,全國各省市共下發了200多份5G政策文件?;仡?G網絡建設過程,預計2020-2023年運營商將處于資本支出擴張時期。運營商約40%的資本支出用于移動通信網絡建設,5G基站的建設將推動運營商擴大資本支出。根據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的數據,2030年,由5G驅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
工業互聯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
工業互聯網根據工業邏輯來區分的話其主要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網絡、平臺和安全部分。網絡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實現行業數據的收集和流通,平臺是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優化和處理。安全層包括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安全是建立覆蓋整個工業系統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工業智能化的實現。
物聯網:5G 使萬物互聯成為可能
物聯網是將各種有線或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和無縫連接。它廣泛應用于網絡集成。隨著5G建設的不斷推進,萬物互聯將逐漸成為現實。
衛星互聯網:預計將進入加速著陸期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衛星制造、衛星發射、運行服務和地面裝備制造為主體的相對完整的衛星產業鏈。根據衛星行業協會(SIA) 2019年發布的衛星行業現狀報告,2018年全球衛星互聯網行業總收入2774億美元,占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的77%,同比增長3%。從國內市場空間來看,預計衛星互聯網用戶數量將達到傳統電信運營商的3-4%。2019年,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合計為1.41萬億元。
人工智能:AI開啟全面拓展新時代
目前,人工智能產業鏈正變得越來越完善和完善。整個產業鏈具有產業鏈長、關聯度高、驅動力強的特點。主要分為上游基礎層、中游技術層和下游應用層。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將描繪出智能經濟時代新的產業版圖,吸引眾多新興產業的爆發式潛力,未來十年發展空間巨大。
云計算:數據爆發時代的基礎設施
云計算產業鏈較長,涉及多個領域,主要由上游云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中游云計算提供商、下游云計算擴展產業和增值服務組成。目前,云計算已經成為全球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關注的焦點。近年來,中國政府頒布的多項政策法規對云計算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推動了云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
區塊鏈:政策推動,產業應用加快
目前區塊鏈在國外落地比較成熟的應用主要是數字貨幣,國內則主要集中在金融、貿易、醫療、供應鏈管理、慈善、公共管理等行業。據IDC 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顯示,2018 年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約為1.5 億美元,2019 年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約為3 億美元,同比增長100%?,F階段國內區塊鏈總體市場規模較小,諸多區塊鏈項目尚處于開拓階段。但同時,在國家政策的積極鼓勵下,諸多企業認識到區塊鏈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將不斷加大在此領域內的投入,受此影響,我國區塊鏈市場未來將迎來快速增長,預計2020 年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將達到6 億美元。到2022 年末,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4.2 億美元,2017–2022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3%。
數據中心與智能計算中心:信息時代的基石
數據中心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基礎設施、中游IDC專業服務及相關解決方案(云服務提供商)和下游終端用戶組成。目前,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數據中心產業還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供需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5G商業化的加速,流量將快速增長,產生大量的數據中心建設需求。智能計算中心是數據中心技術升級的主要方向,它將通過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的升級來實現強大的計算能力,然后驅動AI模型的數據進行深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