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中,網關是連接內部網和Internet的中間設備,也被稱作“路由器”,在物聯網架構之中,作為感知層和網絡層不同網絡之間所需的中間設備,這就是“物聯網網關”。
①前期本地數據監控,第一次數據收集的嘗試
真正的數據監控應該從本地監控開始。通過有線網絡將設備主控與PCL或人機界面連接,進行處于本地的人機交互與數據轉換,設備上的數據是直接顯示在 PC 上面,而PC存在著一定的限制,需要安裝在設備旁距離不宜過遠要近距離安裝,同時需要監測人員一天 24 小時的實時監控以及反饋。此時,人工的權重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本地數據監控的實際意義較小,只是對簡單的數據進行統計工作。
2、以太網的出現,延伸物理傳輸距離
由于本地監控限制性極大,所以逐漸開始把以太網等等有線寬帶技術應用在數據采集、傳輸上,數據的傳輸在范圍距離上有一定的延伸。設備節點接入傳感器后,經過一定的轉換到以太網,再到終端顯示。對于傳輸范圍來說,在原有的范圍基礎之上是增加了一定的延伸。
然而,協議標準的差異導致了通信并不暢通。有線網絡的固有局限性是無法進行遠程監控,無疑這是再次對數據市場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3、網關的誕生,適配更多協議標準
伴隨著 3G/4G/5G 、Wi-Fi、藍牙等等無線傳輸技術的出現,遠程數據傳輸的問題出現新的轉機,但是針對多種通信協議的多協議標準也阻礙著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交談”。為了能夠適應更多的協議標準,網關的是非常及時的,網關是通信協議和數據之間的轉換器,與網橋是不同的,網橋只是簡單地傳達信息,網關是將收到的信息進行重新打包以此來適應系統的需要。無線通信協議技術與網關的轉換能力相結合,從而大大的提高了物聯網擴展距離,但是物聯網技術也同樣面臨著一些獨特的挑戰。其中的一個挑戰便是,它受到系統內存、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容量的限制,許多物聯網節點不能直連基于 IP 的網絡,這就很難把一切聯系起來很難做到萬物互聯。但物聯網網關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在公共網絡與本地物聯網中間搭建起網絡橋梁,使用不同的通信協議、語言或是數據格式或,甚至是兩個體系結構完全不同的系統。
一般來說,有了網關,M2M 便不會再局限于機器與機器的交談,而是系統、設備、人三者之間無障礙的通信。
4、物聯網智能網關,促進設備預測性運行和維護
在物聯網時代中物聯網智能網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感知網絡與傳統網絡的紐帶。物聯網智能網關作為網關設備,可以實現感知網絡與通信網絡自戀的協議轉換,以及不同類型感知網絡之間的協議轉換。此外物聯網智能網關還需具備設備管理功能,通過物聯網智能網關,操作員可以管理底層的傳感節點,了解每個節點的相關信息,實現遠程控制。物聯網邊緣獨特的計算能力,傳統工廠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準確的數據監測以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