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運行業碳排放占比高,減排任務重。2018年,我國電力/熱力生產業、交通運輸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51%、10%,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發力點。
電力領域碳減排將提升天然氣消費需求,風電、光伏、水電裝機規模將加速提升。1)天然氣消費需求將提升。發電行業碳排放權交易方案表示燃氣機組配額清繳量以免費配額量為限,對燃氣機組的碳排放控制更為寬松。當前化石能源仍在能源供應中占主導地位,天然氣的碳排放強度明顯低于煤炭和石油,在碳減排的過程中,天然氣的供應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根據規劃,203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要提高到15%左右;2019年該比例約為8.1%;未來10年仍有接近一倍的提升空間。2)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將加速提升。發改委提出加快光伏和風電發展,結合氣候雄心峰會提出的目標,預計2020-2030年間,我國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將提升7.58億千瓦,年均新增約6893萬千瓦,年均增速較2015-2019年間提升9.02%。3)水電裝機規模仍存較大提升空間。根據《中國“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到2035年,我國常規水電裝機容量將達4.9億kW。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為3.58億kW,要實現2035年的目標,未來十年間仍需新增裝機1.32億kW;水電裝機規模仍存較大提升空間。
交通運輸領域減排重在公共領域用車的新能源替代,新能源環衛車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交通運輸行業的減排至關重要,公共領域用車將率先實現新能源替代,新能源環衛車采購需求將加速釋放。目前新能源環衛車市場尚未完全鋪開,受政策驅動明顯,以一二線城市采購需求為主。目前,已有超半數省份頒布了環衛領域用車新能源替代政策,新能源環衛車需求有望加速釋放。隨著電池技術的突破,電池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續航能力進一步提高,新能源環衛車滲透率提升,預計新能源環衛車市場空間近9000億。
溫室氣體監測準確度需提升,在線監測系統需求有望爆發。碳排放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關系到企業的配額清繳和碳減排政策的順利執行。目前我國電力行業溫室氣體監測仍采用核算法,屬間接測定方式。在核算過程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數據準確性難以滿足碳交易市場的要求。2021年1月,《火力發電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在線監測技術要求》正式發布,要求采用直接監測法對二氧化碳排放進行連續監測,將在碳交易市場的核算環節起到重要作用,在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發電行業的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已經開始,未來將陸續向水泥、化工等更多高耗能行業推廣,促進在線監測系統需求爆發。
風險提示:“碳中和”目標執行力度不及預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活躍度不及預期;天然氣和清潔能源機組裝機容量增速不及預期;新能源環衛車市場滲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預期。